关于清明节,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各种各样的文章,今天小编就不说那些大而全的东西了,毕竟大家应该都看过很多了。
今天我们只说说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本身只是一个节气的名字,最开始算不上什么节日。但是在清明节的前两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的由来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晋献公,他去世之后,不出意外的进入了诸子争位的宫斗剧情。其中有一个叫重耳的公子被赶出了晋国。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长达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其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自己大腿的肉给重耳做汤吃)。
后来公子重耳回到晋国继位,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成就霸业。但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背上老母亲上了棉山隐居。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心畅谈理想诗歌,亲自去请他下山当官,介子推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就命人放火烧山,想逼他下来。火势退去之后,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被发现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后悔不已,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不能生火吃热食畅谈理想诗歌,以寄哀思。
这,就是“寒食节”。
今年的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初一,两天之后的三月初三,是另一个节日——上巳节。上巳节现在已经没什么存在感了,但在古代,它曾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上巳节早在商朝就有了固定的习俗。那时候,每到三月初,人们就要到水边进行祭祀活动,主要内容就是用兰草沐浴,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fú xì)。周朝时形成了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官职主持此事。
后来,上巳节的活动除了沐浴之外,又增加了临水饮宴和郊游踏青,和如今的“春游”颇有相似之处。
在我国古代,有两次著名的“春游”活动。
一次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畅谈理想,这段在《论语》中有记述。包括大弟子子路在内的三个学生,都讲了治国方面的想法,然后被孔子呵呵了。而另一个弟子曾皙却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晚春暖和的时候,我穿着春季的衣服,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孩子,在沂河边洗个澡,在舞雩的祭台边乘凉,然后唱着歌回家。
于是获得了孔子的点赞。由此看来,孔老夫子其实也是一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