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回到我爱读古诗的课堂,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首古诗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sònɡ yuán èr shǐ ān xī
唐 王维wáng wéi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渭 城 朝 雨浥轻 尘,客舍 青 青 柳色新。
quàn jūn gèng jìn yì bēi jiǔ,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劝 君 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 无 故 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客舍:旅店。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君:指元二。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故人:老朋友。更尽:先饮完。
全诗的翻译:清晨的一场春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雨后青砖绿瓦的旅店房舍显得格外清洁,驿道边柳树长出了新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临走前,我请你再干一杯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身边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陷于战乱之中,正逢乱世,王维送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去西北边疆安西守护边疆时所写。此时诗人已经55岁了,更是给这次分别笼上了一层悲壮的气氛。面对友人离别远行之际,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这次远征可谓九死一生,他更明白此次的离别或许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重逢了,意味着永别,故有感而发,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久负盛名的送别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因为唐代从长安再往西走,大多在渭城送别,所以又名“渭城曲”。
这首诗的详细解读:这是一首送别时的情感诗,用令人感动的送别时的景物勾起人们的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对朋友之间的深挚感情。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清晨,渭城的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眼前这极其普通寻常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让读者读来却充满诗情画意,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渭城朝雨浥轻尘”,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时间——早晨、送别的天气——朝雨浥轻尘。“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多,刚刚润湿了空气中轻微的浮尘就停了,平日里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车马交驰,尘沙飞扬,今天早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格外洁净、空气特别清新。这正是出门的好时间。“浥轻尘”中的浥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这雨刚刚润湿了浮尘就停止了,没有把前行的路打湿,非常方便出行。好像是天从人愿,上天知道好朋友要远行,道路尘土飞扬不利于出行,于是就特意为远行的朋友安排了这一场春雨洗洗去空气中的轻尘,润湿道路中的尘埃让道路变得更加洁净。让人不禁想到“接风洗尘”的语意。
“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送行饯别的地点——客舍。杨柳在古代通常是离别伤感的象征物,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诗人在这里借春雨后刚发新芽的杨柳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朋友远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这里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春景图,为这场送别营造了一个离别时深情又富有生机和新希望的自然环境。使送别时气氛轻松自然。
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写作者殷勤地再三敬酒,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你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转眼间我们就要天各一方,西出阳关,因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西边的尽头,它和北面的玉门关遥遥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在盛唐人的心目中从军或出使阳关是令人非常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荒凉闭塞的不毛之地,风物人情与都城长安大不相同。好朋友这次奉朝廷之命“西出阳关”守护边疆,虽然是壮举,但却要万里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此诗中可以看出玉门关在当时有多么荒凉,何况安西还在玉门的南面,其荒凉程度和路途的遥远可想而知。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酒吧伤感音乐,这一杯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