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丨张永军讲管理(ID:ZYJCOLLEGE)
上周四,我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青年SDG创新者项目的导师,给国内诸多大企业的创新代表团队,做了一场名为“青年创新领导力”的讲座。
有一名年轻人问我:“张老师,像我这种性格不够强势的人,能否培养出卓越的领导力呢?”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有趣的对比研究。
拥挤的车流中,一名彪形大汉想要横穿马路,愿意给他让路的司机不足50%,事故率非常高;而同样的场景下,一位老弱病残者准备横穿,却几乎是人人相让,事故率接近于零。
人们习惯地认为,工作生活中只有强者才能占据上风。尤其是在管理实践中,大多数领导都很强势,喜欢通过“自己说什么都对”的态度,来显示自我权威;或者碍于面子,做任何事情都逞强死扛。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示强,反会处于弱势;示弱,反易得到尊重”。
很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懂得适度地把个人的脆弱性暴露出来,保持谦逊,反而容易凝聚团队共成大事。
下面4点,是构筑“示弱型领导力”的有效维度。
修炼横向领导力
才能走向人际关系的开悟之坡
很多管理者委派工作时,习惯于发号施令的方式,这除了性格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即他们从前是业务骨干或技术专家,成为领导后总喜欢让自己看起来无所不能,让下属感觉自己是最厉害的。
但如果管理者过分自信,会让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接近“愚昧之巅”,并在随后跌进“绝望之谷”,从而付出非常高昂的成长代价。
比如,赵忠被提拔为总监后,对自己的业务能力非常自负。有一次,他不顾几名下属的强烈反对,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一个重大产品的立项。半年后,他的思路被证明是错的,这个产品让公司付出了上千万元的沉没成本。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就描述了人们在不擅长的领域,是经常如何迷失自我和蜕变成长的。
团队领导力的修炼,同样符合上述规律,这值得每一位管理者警惕。
哈佛大学领导力教授罗杰.费希尔说:“也许同事经验不足,也许你不想让下属抢走你的话语权,但如果你无法扭转不利的局面和实现团队目标,你应该首先反思自己在横向领导力方面的问题。”
只有那些勇敢的人,会在陷入谷底后敢于正视自己的“弱”,重新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走向开悟之坡,懂得在“坚持自我”和“适时向员工示弱”之间达成平衡,成长为优秀的领导者。
比起独断专行
勇敢示弱的姿态更有力量
很多时候,身处领导职位并不意味着你拥有领导力。如果领导者从不示弱,当你需要下属配合时,他们往往认为你“太强”而选择消极配合。
这样一来,管理者得到的帮助是最少的,你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往往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承受更多的压力。
汉高祖刘邦公开示弱说“自己谋策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言下之意是下属的业务能力都比自己强。他看似一无所长,但就是能把这些能人聚在一起,借助众人之优势成就一番霸业。
比起独断专行,勇敢示弱的姿态更有力量。
示弱,不是退缩,而是要让下属看到,你对自己的不足有着清晰的认知,并愿意依赖下属的能力和资源,来完成团队协作。
当领导者把姿态放低,这不但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会激发下属的自驱力,让其感受到自我价值,从而易于形成合力,一起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业绩。
缺胆少肺没有心
是团队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影响团队文化的最大障碍,是“缺胆少肺没有心”。
“缺胆”,是下属不敢主动跟领导沟通,而此种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是领导者平时“缺少气量”和“对下属缺少真诚之心”,这就是“少肺”“没有心”的含义。
所以领导者要减少对下属的“控制欲”,并想办法让下属有安全感,毫无负担地充分表达观点,从而催生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
正如领导力专家丽贝卡.奈特所说:“你要给员工空间,你的手得持续悬在团队的上方,像父母协助幼儿学习走路那样,你要在场,但不要一直握着孩子的手。”
比如,在组织部门开会讨论明年目标时,你可以放低姿态,真诚地说:“咱们部门今年的全年业绩是……明年的指标我在想定在……参考的依据是……大家比我更接近客户,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是“我信任你们,在这里讲真话是安全的”。
当一个人位置站得越高,就应该具备更开放的心态,从而为团队营造一种包容、宽松的沟通氛围。
只想去支配下属
不会让你获得真正的影响力
人的真正领导力,来自于哪里呢?
心理学家丹尼尔.平克指出,我们的成功在很
来源【首席运营官】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