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杜甫蜀相诗全文赏析(蜀相杜甫赏析及手法)

引言

杜甫的《蜀相》,我们中学时便学过,彼时年少,不求甚解,今番再读,个中种种妙处,值得小楼为之写一篇精读文章。

这首《蜀相》,是杜甫怀古诗中的名篇之一,后人评其悲壮雄劲,为七律正宗(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亦称其标志着唐时怀古作品的典则,是凭吊武侯诗歌的极致(唐小鲁《咏古抒怀的典范之作— 杜甫《蜀相》新探》)。

通解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

杜甫的这首《蜀相》写于上元元年(760)春,此前,杜甫因直言进谏,触怒了肃宗,乾元元年(758),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关中大饥荒,第二年杜甫因俸禄不足养家,又对朝廷政治深深失望,于是弃官不做,携家逃到秦州(今甘肃天水),三个月后,又南逃到成都,在成都浣花溪旁定居。

杜甫政治失意,人生困顿80后诗歌,因此也刚到成都,便去游览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想在自己的偶像诸葛亮那里寻求心灵寄托,在那里,杜甫写下了这首咏古抒怀的典范之作。

诗题“蜀相”,即蜀汉丞相诸葛亮,题“蜀相”而不是“武侯祠”、“丞相祠”,说明杜甫意在写人而不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在今成都南郊,诸葛亮于建兴元年(223)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故其庙又称武侯祠。

锦官城,在成都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后亦作为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柏树高大茂密的样子。古人坟墓前、祠堂前常值松柏,传说武侯祠前有一颗柏树是诸葛亮亲手栽种的。

诗以问答开头,突出杜甫找寻武侯祠的急切心情,诗人出城,在远处便看到了武侯祠前高大茂密的柏树。松柏有凌霜傲雪、志节不屈的意象,暗寓着诸葛亮志节高远,不肯向残酷现实低头的顽强意志,“柏森森”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从侧面渲染了诗人悼念凭吊诸葛亮的庄严感情。

《蜀相》诗意图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第二联承“寻”字,杜甫由远处寻至近处,终于到了武侯祠前,却看到一派寂静冷清的景象。碧草疯长,映照着台阶,展现盎然的春意,黄鹂鸟在树叶背后,发出悦耳的鸣叫,如果在别的情境下,这本是赏心悦目的春色,但这里是千古贤相诸葛亮的祠堂,台阶长草,显然是常年无人探访所致,所以杜甫用“自”、“空”二字将赏心悦目的春色变成了寂静冷清的景象。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追思诸葛亮生平事迹。

三顾,就是指我们很熟悉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未出山时,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筹划了三分天下的大计,创立了蜀汉的基业。

频烦,一再劳烦,屡次。这里既可指刘备敬贤,多次拜访诸葛亮,也可指诸葛亮一生频繁地为刘备出谋划策,词语内涵的宽广性使这句诗容量极大,既包含了主敬臣忠的君臣遇合,也包含了诸葛亮殚精竭虑谋划天下的一生。

两朝,指蜀汉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开指开创基业,济指匡济艰危。

这两句诗从大处着笔80后诗歌,以寥寥十四字,括尽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与才德。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指出兵伐魏。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出兵伐魏,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百日,八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他一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最终没能实现。

《杜诗镜铨》引邵子湘语评:“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三顾频烦”四句下)”。又引俞犀月评:“真正痛快激昂,八句诗便抵一篇绝大文字”。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评:“‘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二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

《蜀相》诗意图

赏析——杜甫《蜀相》为什么被称为怀古诗的典范之作?

1、写景与抒情的完美融合

诗起句写诗人寻武侯祠,“寻”字已饱含杜甫对诸葛亮无限追慕之情,接下来写武侯祠周围的环境,“森森”二字寓含着诗人远远望见武侯祠便生出庄严肃穆的敬意。

三四句写武侯祠的近景,诗人写碧草自长,黄鹂自鸣,本是大好春光,但杜甫却下“ 自” “ 空” 二字周旋, 将抒情状态翻然改变。

这两句诗的平仄本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这里的“自”却是仄声,不合格律,有会人说格律不是“一三五不论”吗?这里的“自”是第五字,可平可仄的呀。事实是,这里的“自”不能不论,因为这句诗的第五字变成了仄声,“自”后面的“空”就变成了孤平,律诗是最忌孤平的。但杜甫还是这样写了,说明他是有意为之。这一句诗变成了拗句,就得在后的句救,所以后一句中,第五字“空”应仄而平,救了这一拗句。这样写,不仅形成了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还将“自”“空”二字突出出来,强调诗人情感与当前环境发生了茅盾。

武侯祠这样一代英灵的栖息之地,自然风光的美好,恰恰反映人文精神的衰落。这碧草没阶,黄鹂自鸣,证明很少有人祭奠英灵,间接暗示着世人对圣人之道的冷漠,结合杜甫的人生境遇,“自”、“空”二字饱含着杜甫对世道人心的痛心之情,不能轻看。

2、怀古与咏怀的高度契合

怀古诗说到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诗中处理古与今的关系、古人与诗人的关系,杜甫的这首《蜀相》,看起来都在写诸葛亮,只最后一句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痛惜,但仔细读,你会发现,杜甫已经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内心情怀完全融入到对诸葛亮的景仰与痛惜之中。

诸葛亮像

诸葛亮是杜甫心中的理想人物,虽时代不同,但他们的人生理想与情操是相同的,所以诗的五六句,虽字字在写诸葛亮,但句句都蕴含着杜甫的人生理想与情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能得刘备三顾茅庐,这样的君臣遇合,是杜甫梦寐以求的境遇,然而,杜甫一生都没有得到诸葛亮那样的待遇。

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杜甫多次科考都未中,他只好多次向达官贵人献诗,向朝廷献赋,才得了一个小官当当。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只身穿过交战区,投奔肃宗,肃宗感念其中,任他做左拾遗,但不久,他因营救房琯,被肃宗冷遇,后被贬,最终流落成都。

所以这里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暗含着杜甫多希望得到明主赏识的痴心,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臣之心,也是在写自己“一饭未尝忘君”(苏轼评杜甫语)的忠君之心。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