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什么(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赏析和翻译)

在盛唐诗人里,常建的诗多不被后人注意,现在流传下来的诗也不多,只有57首,甚至他的籍贯、字号均已不可考。但据历史记载,至少在山水诗一路,盛唐是有“王孟储常”并称的说法的,可见,常建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是有相抗衡的诗歌创作能力和水平的。今天就来说说他的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诗的代表作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之所以有名气,原因是其中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经典的句子意境幽古,禅意通透。这一句因为太知名,以至于很多人知道这两句却不知道它出自于常建的诗,常建的籍贯据说是邢州(就是现在的河北邢台,这个论断根据墓碑记载而来,但似乎墓碑的考古论证也并不严谨,《唐才子传》说他是长安人,但《唐才子传》只是小说,却不是史书。好在这不是重点,我们暂时就认他是邢州人),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常建长期仕途不得意,只身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来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期,曾任盱眙尉。

从诗人简介可以看出,常建当过一段时间极低职位的小官,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历山水,或许正是不汲汲于名利,或许是交游不多,因此,他渐渐成了湮灭于历史的一位诗人,这或许是他连生平资料都欠缺的原因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如下: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一说“竹”,一说“一”)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全诗基本近于白话,说是律诗,偏偏三四句又不对偶,说是古诗,其余又合乎诗律,这该算是一首介于古诗和律诗之间的诗,或者说是用律诗手法写的古诗。诗意也简单:清晨,我走进这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高高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的小路弯弯通向幽深处,寺内禅房前后花木繁茂森然。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心地空明。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下来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破山”并不是破败的山,而是确有其山,在现在的江苏常熟。寺,指的是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而成的,到了唐代,兴福寺已经算是古寺了,所以诗人说“古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清晨登山入寺,显然是专程来游寺院的,一大早就出发了,清早的太阳照在高高的树林之上,这里的“高”,有两个意思,一是地理位置上的高,寺在山上,树林掩映之中;一是对寺庙禅院的赞颂,因为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地方为“丛林”,这里说“高”林,显然意含称颂礼赞的意思。

(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的“曲径”,有的版本说是“竹径”,有的说是“一径”,都说得通唯美意境大图透明男,各有其妙。沿着曲折婉转的道路,诗人终于来到了一个幽静的所在,看到了被花木遮挡的禅房。花丛树林深处,一所幽静的禅房,这本身就有十足的禅意了。这一句是本诗的名句,常常在各种书画展览中看到写画这一句的书法、绘画作品。这样的描述把人真正带到了禅院的环境之中,真正经历过这样的环境的人,在眼前风景呈现时,涌上脑海的也多半是这一句,写景如在眼前啊,后人评此诗常说“造意”,指的就是这两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这样的美丽风光之下,似乎鸟儿都格外的欢快,诗人走到清清的潭水跟前,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觉得自己心中所有的烦恼、一切的世俗杂念都一扫而空了,诗人顿时觉得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诗意图)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在这样幽美宁静的环境里,天地似乎都一下子变得寂静下来了,只听到僧人们的钟磬之声,他进入了一片忘尘绝俗的心境,心头一片清净欢愉。

《历代诗话》里说这首诗: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