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古文伤仲永说明了什么道理(伤仲永给人启示)

王安石的一篇《伤仲永》从古至今警示了无数家长孩童:即便拥有再高的天资,若是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那么孩子终将会泯然众人矣。

然而在今天,繁重的社会压力常常将各位家长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大家在忙于事业的同时总是会不可避免地疏忽对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并且往往很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

但是要知道,家长的角色是老师无法取代的,何况学校的学生成百上千,老师哪里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呢?

年少成名,日后终成伤

在王安石的笔下,方仲永五岁时便天资初显,已能作诗惊艳众人。如此天资卓越的少年,本应该在未来大放异彩,却因为他父亲的目光短浅、忽视对仲永才能的持续培养而日渐蒙尘,使得五岁就惊才绝艳的仲永在十二三岁时就几乎消耗光了自己的天分,二十岁左右与王安石再见的他已然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中从未提到过“伤”字,但是通篇文章看下来却处处是“伤”。《王荆公年谱考略》中曾说道:余谓仲水始而通悟,终焉为泯然众人。

有人说,仲永的“泯然众人”是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农民家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出身已经决定了仲永的上限。可古代的寒门子弟何其多,方仲永年少便才名远扬,若是他的父亲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仲永原本应该有大好的前途,即便不会入仕为官,也应当能成为当地有名的才子、甚至教书先生这样更加受人尊敬的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仲永的父亲因为急于将仲永身上的价值“折现”而使得仲永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成长时期,也给仲永树立了错误的认识理念,最终硬生生毁掉了一个“神童”。当今社会上,也有不少父母像仲永的父亲一样,当孩子幼年时表现出某些天分时,不会加以引导、予以重视,而是随它在孩子的身上逐渐被时间磨灭。

孟母三迁诫子,家庭教育之典范

有方仲永父亲那样的反面例子,自然也会有像孟母一样的家庭教育成功典范。

相传家长少儿英语课外辅导班 心得孟子年少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子最初随母亲住在墓地旁边,于是便学着来墓地祭拜的人跪地哭嚎。而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思想和学识教育,于是在知道孟子的事情后立刻决定搬家。

母子二人第二个居住的地方在集市附近,孟母原以为搬家之后孟子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是没过多久,她又发现孟子竟然开始学起了商人迎客还价的那一套。

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而孟母无疑是希望孟子成为一个有学识有修养的人,所以孟母对这个住址也不满意,再次决定搬家。母子二人第三次居住的地方是在学宫旁,孟母终于满意地发现儿子受学宫影响开始懂礼节、爱学习了,便认为这才是真正适合孟子居住的地方,遂决定定居于此。

以上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一个要说到的关于孟母的教育故事:孟子背书时,突然因为忘记而中断,孟母便用剪刀剪断了刚刚织好的布,以此告诫孟子做事从一而终,不能半途而废。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孩子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教育不得当,那么孩子就会有样学样,这时候,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孟母断布的故事也在强调要时时关注家庭教育,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走向和行为举止。

孟子本身的天赋和能力固然不可忽视,但孟母在他少时起到的作用亦不可小觑,可以说,孟母就是用与方父截然不同的教育态度教育出了孟子这样一个“亚圣”。

时代变换,错误教育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方仲永和孟子并非个例,若说在阶级分化严重的古代,家庭教育再好也难以逆转命运,那么到了今天这样拥有九年义务教育、高考的更为公平的社会上,教育上的重要性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有的孩子明明拥有极好的资源,却因为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白白浪费了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条件;而还有的孩子或许从小没有富裕的生活,没有资历优秀的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