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注释: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心中常怀忧怨。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谐。
谈 为 人
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2.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做的是可耻的。
3.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4.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注释: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 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敬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5. 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谈 理 政
1.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注释: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敢不端正呢?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注释: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人口少,只担心境内不安定。
4.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注释:当他没有获得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担心会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5.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注释:混乱的名称不得到纠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成。
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有可能被夺去它的主帅;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谈 追 求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注释: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执鞭这样的低级职务,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爱好的行事吧。
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注释:坚信不疑,努力学习,至死持守真理。危险的国家不进入,动乱的国家不居留。天下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时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如果自己贫穷而低贱,就是耻辱。国家政治混乱,如果自己富裕而尊贵,就是耻辱。
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谈 交 友
1.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一一《论语·雍也》
注释: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注释:可以跟他说,却不跟他说,就会失去人才;不可跟他说,却跟他说了,就是说错了话。聪明人既不会失去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注释:原则主张不同,就不能一起谋事。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已不了解别人。
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一一《论语·颜渊》
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谈学习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注释: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注释:对于修养道德这件事,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追求它为乐的人。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
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人了。
谈 为 师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3. 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注释:对任何人都可以有所教诲,没有种类的限制。
4.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注释: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已不能实现的情况,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做到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就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时候,就不再教导他。
谈 人 生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