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下一句是什么(中秋诗词大全)

一、秋 月 之 美

中秋是与春节、清明、端午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庆祝四大传统节日的方法在华人世界里也基本一致:

春节——阖家团圆;

清明——踏青,祭祖;

端午——赛龙舟,吃粽子;

中秋——赏月,吃月饼。

中秋是秋天的节日,最能代表秋天的是月亮,歌咏秋月的古诗不胜其数。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时下正是中秋佳节,最赏心悦目的过节方法,莫过于在中秋之夜,邀三五知己,到一个空旷的地方:

举头赏明月,

低头品月饼,

谈天论大道,

心中湛然清。

随着心中的明月悄然升起,幽暗的角落隐藏的烦恼无所遁形。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快感油然而生。

沉浸于美丽的秋色之际,也许心中会生起一丝疑惑:

春、夏、冬季都是有月亮的,看起来也都是同样大小,为何秋月独具魅力?

每年有十二个月圆之日,为何八月十五的月亮独享称赞,以致“月到中秋分外明”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这是文人墨客随意夸口,还是真实现像?

皓月当空之时,假如您的心中无比宁静,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真的

我们很少说“春月”、“夏月”、“冬月”,唯独“秋月”一词张口就来,听起来特别顺耳,甚至很多人用作自己的名字。可见,在中国人心目中,秋月的确与众不同。流传千年以上的中秋赏月习俗里,蕴含着华夏民族独有的大智慧,这是因为我们的先哲早就观察到中秋之月最为明亮这个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一景观由两个因素决定:月亮本身的亮度及人眼所见的月亮。

月 亮 本 身 的 亮 度

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其光亮来自太阳照射产生的反光,故月亮的亮度取决于接受及反射太阳光的多少。月亮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其接受太阳光的多少与地面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规律是有关联的。

由春至夏,地面上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说明地面上接受的太阳光越来越多,绕地而行的月亮也相应地接受及反射的日光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亮;由秋至冬,地面上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说明地面上接受的太阳光越来越少,绕地而行的月亮也相应地接受及反射的日光越来越少,因此,亮度逐渐减低。

照此理,夏天之月应该是最亮的。但人看到的现象却不是如此,秋月比夏月看起来更亮,这又是为何?

2.人眼所见 的 月 亮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指人的肉眼所见的月亮而产生的感觉,肉眼所见的月亮与实际的月亮并不完全一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地球表面的大气运行规律。就是说,春夏的大气是往上走的,带着地面上的浊气往上飘散于空中,容易阻挡人的视线,在夏天达到极点,故夏月之明亮常被大气中的浊气所阻挡,容易出现“月晕”,人眼观之,月亮并不是十分明亮。

立秋以后,大气开始下降,使飘散于空中的浊气逐渐降至地面,呈现出秋高气爽的景象,天空中格外清净。中秋日为秋季一半的分界线(一般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附近),经过半个秋季的浊气沉降,空气清爽,这一天如果天上没有乌云,天空特别湛蓝,圆圆满满的月亮在湛蓝的天空显得格外明亮,轮廓清晰。过此日以后,虽然天空更加清净,但由于月亮接受的太阳光逐渐减少,本身的亮度逐渐减低。

以上两个因素,决定了一年之中,只有中秋这一天的月亮最为明亮,因而千古以来成为赏月的最佳时间。

知道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原理,赏月之时又平添了几分遐思:我们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了吗?秋天该如何自处?

三、秋 天 的 气 息 是 收 敛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现代人,每天活动在自己建造的建筑物里,操纵着人类自己发明的工具不停地忙碌着,如同笼中之鸟,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感受大自然气息的本能几乎已经丧失了,于是四季的更替仅仅停留在日历上,“中秋”这样的节令仅体现在相互转发的扫一眼就忘的短信里,体会不到先哲们设置这一节日的自然意义。这也许是焦虑、抑郁情绪漫天飞舞,疑难疾病势如潮涌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的先祖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对自然界四季的气息变化感同身受,从秋风扫落叶的自然现象里,早已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是收敛的。收敛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外散、膨胀的状态向内里收缩;二是从上往下沉降。

秋天的这一气息特点在最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有明确的记载:

“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这里将秋天的三个月称为“荣平”,形象地表达了秋的气息特点:“荣”就是夏天的“繁荣昌盛”,繁荣昌盛的特点就是气往外、往上走达到顶点;“平”就是从上往下平降。秋就是从夏天的繁荣转向秋天的收敛与平降,这个转折简称“荣平”(从荣到平)。经过“荣平”的转折后,天地之间的浊气下沉,地面上的天空清净明朗,这就是“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的含义。

宋代著名思想家程颢写了一首《秋月》的诗,也是描述秋月照耀之下的这一澄鲜清净的自然景观: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可见,秋之收敛、中秋之月最明亮在中国古人心目中早已是常识。

四、秋 天 宜 养 收

既然秋天的气息是收敛的,秋天应如何自处才能保持健康?当然是顺应秋天收敛的气息而生活!这在《黄帝内经》里被称为“养收”,以下是载于《黄帝内经》的养收之道: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这诗句般的32个字,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健康作息;二是收敛神气。

健 康 作 息

作息就是两件事:一是卧,二是起。《黄帝内经》仅用8个字就将这件事说清楚了:“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早起”这四个字听起来太熟悉了!数千年来它一直就是作息好习惯的代称,流传至今。可时至今日中秋感言诗歌,究竟怎样才算“早卧早起”,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许多人将晚上12点上床、早上8点起床视为“早卧早起”,坚持不懈,他们认为只要比周围其他人早一点就算是“早卧早起”了!

《黄帝内经》提出的早卧早起的标准只有四个字:“与鸡俱兴”。公鸡在天快亮的时候会有特别的感应,并作出特殊的反应——鸣叫,因此,古人将这个时间称作“鸡鸣”,这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时间——该起床的时间!听鸡叫起床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万籁俱寂的凌晨,鸡鸣声此起彼伏,报告着黎明的到来,人们听到鸡叫就象战士听到战鼓擂响一样,从床上一跃而起,迎接黎明的曙光,开始一天的活动。这就是“与鸡俱兴”的含义,我们很熟悉的另一个成语“闻鸡起舞”也由此而来。

那么,鸡何时开始鸣叫呢?一般都在寅时(凌晨3-5点),也就是说,寅时就是最佳的起床时间。近几十年来,地球上的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饲养的鸡成了主流,为了让鸡长得快一些,鸡棚里24小时灯火通明,“工业鸡”已感受不到昼夜的更替了,从而丧失了报时的功能,于是,现代人大多已不知道何时该起床了,“闻鸡起舞”“与鸡俱兴”也就变成了天方夜谭式的故事,仅仅用于考试拿分数,不知它与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说“与鸡俱兴”是早起的标准,那么早卧的标准是什么?《黄帝内经》没有明说,也不需要明说,因为早卧早起是一个连锁工程,这个连锁工程的关键在于早起,只要抓住了早起,早卧便是不由你不做的事,不需要再单独提出来讲,故老祖宗一直告诫我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不信您试试:早晨真的在寅时起床了,到了晚上的亥时(21-23点)自然而然地要犯困,由不得你不睡。这就是“早卧”的标准。

收 敛 神 气

相比于健康作息而言,收敛神气就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一件事,故《黄帝内经》用了24个字来阐述,其中最重要的是12个字: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这12个字说的都是如何调服自己的心神,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字:收。

收什么呢?收心,收欲,收志。

(1)收心

焦虑、恐惧、不安是现代的流行病,许多疾病与之有关,其症结在于只知放,不知收。每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中秋感言诗歌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