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发作,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能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著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骼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本文有删节)
【赏析】
小时候的林海音每天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偷偷读书。本文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本文中的“窃读”是指偷偷地读。作者是在旧中国私人开的书店里读书。在这里读书要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还要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但是,“我”是很快乐的。惧怕与快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作者窃读得到滋味,也是终身难忘的。自语式的独白,这是本文写作中的最大的特点。恰当的独白真切地表露“我”的心理,让我们读起来倍感真实、亲切。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不仅“我”记住了,我们也该记住。
话题作文“读书与人生”的写作指导和例文
【话题材料】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有选择地多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医治愚昧,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读书因人而异,可以精读,透彻了解;可以泛读,知其大略等。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尤其在学生时代。我们在与书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故事”发生,之后还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如为了一本好书而废寝忘食,为了一本武侠小说被老师批评……就这样,我们的心灵在与书的接触中逐渐成熟,不再只是关注感性的故事情节,而是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
关于读书,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就你的读书经历,以“我与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体会和认识或者记录你与书的交往过程。
写作点拨:
本话题作文要写得有突破,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吃透命题意图。规定的话题是“我与读书”,这就要求行文中要有“我”,不能只作空泛的议论,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写。
第二,选择合适写法。如果记叙,可以循着童年、少年、青年这条时间线索写自己的读书经历,但为了防止平淡,还要从材料中挖掘内涵,添上点睛之笔。如果抒情,可以把行文的重点放在抒写自己读书的感情、乐趣上,放在自己与书为“友”情义弥笃的情感体验上。如果议论,可以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谈谈读书与自己成长的关系,也可以深层次认识读书对自身发展所起的作用。
【优秀习作展示】
异度书香[蒋竺君]
晦暗的天气,烦躁的心情,没有朋友间的交流,唯有书山中的苦苦跋涉,太乏味,太无聊了。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清这活,也略显几分新意和活力伴随着时光年轮转动起岁月的芬芳。
正是人们对书的崇尚,才使人类有了理性的思考,灵性的闪光,执著的追求以及对奇异世界的窥探和期盼。潺潺之溪水流引知识之汪洋,微微之浅见触动人生之胜景,粼粼之涟漪掀动神秘之面纱。逐以铿锵之势攀登胜利之高峰,风发之貌放飞希望之白鸽,昂扬之态撑展生命之风帆。读书,即是对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希翼的感念。
纵观历史长河,爱书者如浮苹水藻立于其中,散发着铭刻的光辉和脱俗的气质。古有学子“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之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高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在神”之深悟。
咀嚼文章,乐在其中。忽然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禁有些疑惑:他借讲学之机到各地浏览,又不用操心饮食住宿之类的琐事,应该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怎么能谈得上“苦旅”呢?原来苦的不是旅行本身,苦的是厚重的历史,凝重的文化;苦的是沉重铭刻的人生,苦的是我们怅然若失的面对,以及对凡尘俗世的窥探。这苦,苦得有几分韵味有偌多沉重。
周作人的书房叫“苦雨斋”,清灯窗前,持一卷《白玉苦瓜》,是听雨的孤寂还是品茶时的闲适?这苦,苦得有几分无奈几分哀怨。进入书山文海,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置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的境界,采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心旷神怡,感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刻骨铭心。从来没有过的闪念,从来没有过的思绪,在书本面前,如岁月轻盈的书签一页页翻动,一一呈现眼前。
喜欢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小跑来到河边,坐在松软的草地上,风儿吹皱了蓝天白云的倒影,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捧书静阅,直到夕阳西下。
喜欢在万家灯火的夜间,打开客厅最亮的灯,空气中流动着王心凌空灵的音乐,浓茶散发着芳香氤氲的热气,隐在柔软的沙发上,陪经伴史直到万籁俱寂。
喜欢在闲暇的学习之余,搬一把椅子,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垂挂下来的吊兰,随风摇曳,呤诗赏词直到晴空艳天。
窗外天气很好,风轻云淡。湛蓝的天空像块蓝宝石嵌在书本中感受花开,感念晚霞暮云,感知生命律动,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清新质朴,洞悉书中的世态炎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感思绪。读书,仿佛在聆听一位老者讲述陈年旧事。
也许人生真是一个逐渐寂寞的旅程,当我们从年少喧嚣中走过,繁繁复复的琐事就像夏日的青藤爬满岁月的窗口,青春便如沙漏中的细沙,无可奈何地流去。尽管书籍永远带着流逝的花香,但它是生命的快乐源泉。在浮华世界里在物欲横流中抬头看看吧,别让异度的书香悄悄流走。(此文已发表)
[简评]文章对读书有深悟,对读书影响人生更有独到的见解。行文有浓郁的书香气:陶渊明、杜甫、朱熹、苏轼……走进文中;“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文化苦旅》“苦雨斋”镶嵌行里。对余秋雨、周作人的分析颇为独到,再加上后半部分整齐的结构,浓烈的抒情,确实是一篇不多的美文。
书山小径[牟俊峰]
书,在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它也随之悄然而至。
书,在古代文明辉煌的那一刻,它也随之天下盛行。
书,在封建社会破灭的那一刻,它却没有隐身而去,而且如实地记录着当日的辉煌和今天的衰败。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人肉搏斗。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法西斯统治的残暴疯虐。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伟大辉煌。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博大精深。
一只神雕走遍《天龙八部》。
两把飞刀任我《笑傲江湖》。
书,就和上面两句话一样,也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它不仅是一种消遣时间的良物,更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结晶。
小时候,总是沉醉于书海中,那时候的书,只不过是印满漫画的小册子。那时候的我,整天沉醉于人类与怪兽的战斗中——是书,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看的书也随之改变。
初中时,满口的“降龙十八掌”“夺命连环剑”等等,那时的我,总是向往金庸,古龙,柳残阳的传奇武侠小说,小说中说的明争暗斗,主人公的悲惨身世和盖世武功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武侠小说家风作文400字,我也不知道被老师骂了多少次,但又一次次被里面的扑朔迷离的情节吸引。
高中后,看的书又发生了变化。
汪曾琪,老舍,鲁迅……这些书,再没有往日的打打杀杀,却一样有喜有悲,有忧有乐,高兴着或激荡着或深刻着我的生活。
在他们的书中,我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看到了社会底层劳苦大众在那个社会的苦楚生活,是他们的书为我的高中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
有了书,才知道了“凿壁偷光”的无奈和智慧。
有了书,才知道了“囊荧映雪”的坚定与执着。
是书给了我们新的知识,是书带我们打发了无聊的时间,是书带给了我们无穷的快乐。
自从有了书,生活不再黑暗。
自从有了书,日子不再难熬。
自从有了书,信息不再闭塞。
书,不仅是传媒的介体,不仅是古代文艺的结晶,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见证.
读四书五经,通千古之事。
看古代名著,晓万世之艺。
书犹药也,治其愚昧,且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文已发表在校刊上)
弱灵魂 [刘萍]
感觉书和氧气一样,虽然时刻在你的身边环绕,但你却常常忘记它的存在。直到某一天,它离开了你,才知道其实你已不能没有它。
闲下来的时候家风作文400字,我很少看书。只是自己烦了,乱了,累了的时候才想起可以让书来平衡自己。很喜欢在自己不开心时看别人和我相似的灵魂。那么多的疼痛,我无法用笔描述,这是我的无能为力,所以看着别人的文字也是另一种难得的幸福,不再有奢求。
那么长的一段日子,我对一种书很狂热,它至少让我感觉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很多和我一样好笑好玩的孩子。记得有个老师说它是青春颓废文字,我很不喜欢中间的两个字,更乐意叫它青春疼痛小说。老师说80后的写手是把颓废放大了写,我想青春是不可以用颓废写的,或许只是疼痛触动了灵魂。所以我买每一期的《80后》,只是为了遇见相似的灵魂。后来,我的小四,那个明亮而干净的男生对全世界说,他不是救世主,他不会拯救谁,但是也不会拖累谁,然后他又出书了,还是写那些随意而清晰的文字。我也很听话的决定不要拖累谁,于是我在教室里坐到了现在,埋头筹备未来。而他的书,我还是东一页西一页的看,感觉他的文字也是在描绘我的未来,便不忍心看到自己疲惫得那么无可奈何。
喜欢去买厚厚的书,然后再把它们包起来,再封存,过了好久,再拿出来随翻到哪一页便看哪一页,随心所欲的,它让我找到了自由的感觉。书里很多都是描写淡淡的感觉,纯纯的爱,那属于别人的幸福,我却傻傻的幸福着她们的幸福。而亲情却很少描写的,或许我们太熟悉的事物我们不懂的珍惜,或许是我们都有的温暖便不觉特别,可是我还是学会好好珍惜爱着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看过别人写的:永远不变的情只有亲情,那是你出生后就再也不会割断的感情。于是我知道自己能够出生也是幸福的。
学做人,最多的还是向书上学;看世界,更多的也是从书里看。不知道还该怎样解释我对书的感情,太深太乱以后就会无话可说。只是我知道自己也许只不过是依赖着它的爱生长起来的脆弱的灵魂,若它一刻不在,我便魂飞魄散……(此文发表在校刊上)
益 友[王朝霞]
“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们的生活里不能缺少书籍,一间没有书籍的房间,就像没有一棵树木的森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一丝阳光的地球;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的鸟儿。
读书的方法就是规划我们的未来,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不远的地方。规划自己的读书生涯,使未来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我与书,就像鱼和水一样。当鱼儿学会了游泳后,水就是它的仙境;当我经历了与读书的磨合期后,书就是我的天堂。如何与读书磨合?以我的经验和体会而言,应该是“积累、思考、练笔”吧。
积累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读“磨脑子”的书。多读这样的书,可以启人心智,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在读的基础上,深入地多角度地思考,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其实,读书就是对写作的认识及体会。不同的人,生活经历,读书方法不尽相同,磨合的内容也就有所区别。
读书又是只奇怪的鞋子。从套上这只鞋子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很不舒服,甚至有点害怕穿上它。
上小学时,老师说读书就是把平时的知识积累起来,到了该运用的时候,再把它们像电视、电影似的放出来。但是很多时候脑子里便又是一片空白。
但读书毕竟是我的鞋子,没有了鞋子,光着脚丫又怎么走路呢!我必须适应这双鞋子。于是,我在读书时挚意收集一些关于同一题目的不同选材,不同主题的文章,体会一下作者的思维方式。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在读到的书中,脑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思路,而非以前的“一团乱麻”了。这时,我突然发现脚上的那只鞋子好像也不再那么重了,那么硬了。我逐渐爱上了这只鞋子。
在繁复的学习生活中,书籍成了我的另一片天地,每当我累了,烦了的时候,它便会帮助我拥有一份好心情。
它真的成可我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读无字书[谭洁丽]
书能无字吗?能,我确信,因为周总理曾说过:“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肆意臆造。
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说梁元帝是个爱读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之书,哀叹为书所害。当时人都觉得荒唐,唯有王夫之指出:“帝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读书之故也。”他认为梁元帝沉迷于读书,却未从中得到有益于家事国事的治理方法,因而导致灭亡,可以说是因书误国。他沉痛地指出其症结:“无高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