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蒲扇,摇出清凉的夏天

农村有个谜语:“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三冬常在家中坐,三伏之日显威风。”大家张口就会说扇子。扇子是过去农村祛暑降温的主要工具,一把扇子在手驱蚊降温赶苍蝇,一把蒲扇在手,就会拥有一个清凉的夏天。

前几天,气温陡升,天气炎热,几个朋友在农贸市场闲逛,偶尔看见一个摊位上有几把做工精细的蒲扇,感到非常稀罕,几十年前家家必备的蒲扇,如今倒成了稀罕物了,已是多年不见了。摊主说:“这种蒲扇做工精细,现在成了工艺品,别的地方买不到。”一问价格9元一把,五个人却只有三把,没有买到的还感到遗憾。

过去一入暑天,天气闷热,树上的知了不分黑白叫个不停,不知疲倦的大黄狗也躲到树下,趴在地上伸着长长的大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农村那时没有电扇,更谈不上空调了。一家老小拿着板凳、拉一领高粱席,带上一暖壶水,往河边树林找凉快的地方。大人每人一把蒲扇把孩子搂在身边,“呼呼”就扇起来,阵阵清风吹来,大人孩子都感觉清凉。晚上更是离不开扇子,既防暑降温又驱赶蚊蝇。

蒲扇,不是芭蕉扇,它由蒲草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耶喜喇嘛转世,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炎夏可用来扇风,得一份清凉。古代药童煮药时,也会以它加大火力。也是众人所熟悉的活佛济公手持之物。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障扇”;后来的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耶喜喇嘛转世,以显示其威风。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

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扇子不仅可以消暑纳凉,还是文人骚客的文房雅具,因而产生了不少与扇子有关的趣事。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扇子放在摊位上无人问津,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一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专门写了《白羽扇》赞美蒲扇:“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尾斑非疋(pǐ),蒲葵陋不同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