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三字经经典故事都有什么(9个受益一生的励志故事)

三字经》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是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其内容广博,涉及传统美德、基本名物、历史典故、名人故事等少儿必备常识。采用三言韵语形式文学家的励志故事500,便于诵读,又通俗易懂。

本文选摘了《三字经》中的一些有名的典故,常读常新,希望能够给身为家长的读者朋友们以启发。

△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少年丧父,传说他的母亲为了能使他安心学习,曾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偷偷地跑出去玩耍,孟母生气地割断正在纺织的纱线,以此告诫孟子必须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二、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即黄香,东汉人,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子之一。据说黄香十分孝敬父母,夏天入睡前先把父母的枕席扇凉,冬天则用自己的身体暖热父母的被褥。

三、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字文举,东汉著名文学家,孔子第二十四世孙。孔融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这种弟弟尊重兄长的道理,从小就应该知道。孔融让梨是一个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故事。

孟子发奋学习,终成一代宗师,既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积极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学习对于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必须有一套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教,而是师教。教育孩子,家长与教师均有责任,家教与师教相结合,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有效途径。中国古代道德体系中文学家的励志故事500,有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悌”。孝即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这两条,应该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如何能够尊重和善待他人。

那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三字经》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即如何处理人与求知的关系。作者认为首先是做人,其次是求知。一个道德高尚、品行完美的人,可以用掌握的知识报销国家,造福人民;一个道德败坏、品行低下的人,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是为谋取一己之私所用,而无益于社会。

四、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东汉人孙敬勤奋读书,常至深夜,因怕自己打瞌睡,便把自己的头发系于梁上。战国时人苏秦出外谋官未成,回家后遭亲友白眼,于是发奋读书,每当疲倦之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自警。

五、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东晋人车胤,家贫,夜读时没有点灯的油,传说他捉来萤火虫放进一只薄纱袋中以照明。东晋人孙康,家贫,夜晚读书无油灯,于是到户外借助雪的反光以照明。

六、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西汉人朱买臣,年轻时靠打柴为生,即便如此,仍常背着柴火,边走边读书。隋朝李密,幼时贫贱,但勤学不辍,替人放牛,曾坐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阅读。

七、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苏轼、苏辙的父亲。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年轻时不读书,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他年老的时候,还在后悔用功太迟,以此告诫小孩子们应当早早想到读书。

八、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

蔡文姬,东汉末女诗人,名琰,字文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