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多家长反馈,说老穆制作的图片版知识点很酷,但就是让孩子背诵有点麻烦,打印不方便,没有文字版好用。
穆老师还收到一位家长信息,她说她直接拿着笔记本去整理,整理了一本,老穆看着挺心疼的。
为了便于孩子学习所用,穆老师现将中考常见的记叙文考点及其对应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形成文字版,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复制、打印,给孩子背诵。
至于其它知识点,穆老师有时间也会一一发出来的,尽请关注“老穆说语文”。
第1讲: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一、【标题的含义】
答题思路: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二、【标题的作用】(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手法)
1. 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写作手法。 一看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反问、反复、用典等;二看是不是运用了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
3.贯穿全文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体现主要内容
6. 表明写作对象
7、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形象等。
★如果是对标题的理解中考后的感想 第二自然段,且分值较大,含义及作用可以都写上。
第2讲:段落作用及线索
一、【句段作用】
★所有的作用题,都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进行相关概括,结构上看该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形成了哪种或哪几种关系。
开头作用(结构上):总结(领)全文(概括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中间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句);引起下文(此点较少涉及)
结尾作用(结构上):深化主旨(升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题;总结全文
★1、如果是最后一段,还要答一下文章的主题】
★2、如果是人物描写段落,环境描写段落或插叙段落,就应该按相关的答题思路答题,注意答案的要点其实是一致的。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1、【线索的分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
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
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
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2、【线索的作用】
①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表现文章的主题
③突出人物形象
3、【如何找线索】
①一看标题是否有“物或情”。(标题本身就是线索的可能性较大)
②二看有无第一人称“我”。(“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③三看有无反复出现“物”或其它词语。
④四看有无时空转换之词。
⑤五要根据文章情感做出推断。
★线索知识点较小,不容易单独设题,常与标题,第一人称,主题等知识点一起考查
第3讲:材料关系
【材料关系】
1、【定义】
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内容的,涉及到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和事实的一概定为是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
2、【常见题型】
(1)为什么要写这个?
(2)写这个,为什么又要写那个?
(3)能不能删掉这个?
备注:“个”,既可以指“段落”,“情节”,“内容”,也可以指“人物”,“事物”······
3、【答题角度】
(1)情节结构方面(铺垫、照应、对比、衬托、线索、悬念)
(2)人物形象方面
(3)主题方面
4、【情节安排技巧】
(1)基本技巧: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
(2)常用技巧:悬念、误会、衬托、突转、抑扬等。
5、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1)铺垫着墨较多,伏笔往往寥寥几笔。
(2)伏笔往往出现在小说当中,铺垫则出现在情节较为平淡的文章中。
6、【附:铺垫、照应、对比、衬托】
铺垫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绍。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曲折动人,自然平稳。
发生—–突出人物形象
渲染环境背景
发展—-递进。转折(曲折,跌宕起伏)
3.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暗示或伏笔
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
照应
就是对前面讲到的文字或情节,文章其他部分有与其相呼应的内容,前后关照,呼应配合。通俗的讲,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周详,缜密。
1. 文题照应
这种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做到点题,突出中心,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情节照应
作者前面提到的相关的情节或情景;看到相关情景,回忆类似情景。
3. 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为了突出自身的完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把开头描写的景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对比
1、正面对比
2、反面对比
衬托
1、以景衬情
2、反衬与烘托
3、作用:突出主体,形象鲜明,渲染情感
(对比与衬托区别)
1、“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2、衬托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对比,则是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四种关系在句段作用这一知识点里运用较多,所以学好本次课也是为掌握句段作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4讲:记叙人称及顺序
一、【记叙人称】
1、第一人称是“我”,作用如下:
(1)使得文章更有真实感;
(2)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
【特殊题型】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①运用第一人称“我”,使文章具有真实性,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人称方面】
②“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结构】
③通过“我”来衬托(突出/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
④通过“我”来展现文章的主题。【主题方面】
2、第二人称是“你”/“您”,作用如下:
(1)拉近距离,显得亲切自然;
(2)便于情感抒发;
(3)如果是“您”,表示尊重。
3、第三人称是他/她/它,作用如下:
(1)不受时空限制;
(2)具有客观性。
二、【记叙顺序】
种类: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
(1)顺叙,也称正叙,叙事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作用: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是当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半的时候,突然间停止插入新的内容,等新的内容介绍完以后原有故事和内容继续。
作用:1、内容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内容更充实;
2、结构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3、突出人物的形象;
4、避免故事情节的平淡,让文章内容更加跌宕起伏。
(4)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一般有两种方式:A、“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叫分叙,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B、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作用: 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 ,有条不紊。
(5)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插叙与补叙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第5讲: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含义及分类】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
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
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具体作用】
(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内容)
(2)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展开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衬托或象征人物的精神品质(结构)
(3)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主题)
2、社会环境
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 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具体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内容)
(2)为下文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做铺垫,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结构)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主题)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环境】
(2)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展示(体现)人物……性格。【人物】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与上文或下文相照应。【情节】
(4)深化文章的主旨,寄托了作者……的感情。【主题】
第6讲:人物形象
1、【常见考试题型——形象概括题】
(1)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外在特点+内在特点+身份】
(2)×××是一个怎样的人?【外在特点+内在特点+身份】
(3)×××具有哪些形象特点。【外在特点+内在特点】
(4)×××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内在特点】
(5)×××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内在特点】
【答题思路】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根据身份想词语】
(2)通过人物相关的事件去分析概括。
(3)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4)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理解。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常见考试题型——人物形象作用题】
(1)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①运用第一人称“我”,使文章具有真实性,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人称方面】
②“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结构】
③通过“我”来衬托(突出/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
④通过“我”来展现文章的主题。【主题方面】
(2)小说中“XX”人物形象有何作用?或“XX”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人物形象】
②推动情节发展,为文做铺垫【情节方面】
③揭示或凸显主旨。【主题方面】
④ 若是线索人物,则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结构】
第7讲:句子赏析与写作手法
一、【句子赏析】
1、句子赏析题型
(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赏析第X段画线的句子
(5)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7)品味下面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句子赏析方法
(1)第一步,选角度
A、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反复、反问、设问······
B、表达方式角度:主要是描写角度。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色彩、层次(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点面、内外)、正侧结合、白描与工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联想想象、移步换景、铺陈描摩、场面描写等。
C、表现手法角度:联想、想象、对比、衬托、虚实、动静·····
D、关键词语角度:叠词、副词、动词、形容词······
(2)第二步,析内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
(3)第三步,表情感 表达了/表现了……
注意:第三步,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表情感。
答题模式:手法 + 内容 + 效果(情感、主题)
二、【写作手法篇】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妙的表达技巧,艺术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通感、借代、双关、互文、叠词、顶真、呼告等。
2、表达方式
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
a、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抒情、借古喻/讽今、即事感怀等。
b、描写方法及角度: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色彩、层次(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点面、内外)、正侧结合、白描与工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联想想象、移步换景、铺陈描摩等。
3、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乐写哀)】、虚实、抑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卒彰显志、层层深入、首尾呼应、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烘托铺垫、详略得当、伏笔照应、过度铺垫、铺陈直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抑扬结合、曲折有致、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
第8讲:主题理解
一、【常见题型】
1.文章寄托了怎样的主题(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本文对你有何启迪启示?
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4.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有怎样的思想意义。
二、【什么是主题】
主题,也叫“主旨”或“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反映生活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
三、【何为“提练主题”】
所谓提练主题,就是作者对事物经过深入探究中考后的感想 第二自然段,仔细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寻求和抓住事物本质的过程。
四、【主题提炼方法——散文】
1、看文章标题;
2、看作者、注释;
3、看首尾段;
4、看关键词、句(议论句、抒情句、判断句)、段(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