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对孩子的教导,他告诫孩子,不要荒废学业,从小开始用功,才能有所成就。
后半句则是告诉孩子,学问不只在嘴上,要懂得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文字朴实,感情真挚,其中既有深邃的教育理念,也有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结局,父亲对孩子的指导,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
《骄儿诗》
唐·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李商隐才华很高,但是却一生没能受到重用,他用自己一生的悲剧告诫儿子,一定要学习兵法,弃文从武,才能有所建树。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他直言儿子有成为帝王师的潜质,这份骄傲和自豪,溢于言表。
看到孩子有出息,大概是一个父亲最大的欣慰了吧。
《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清·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有个作家刚刚教书的时候,父亲骑着三轮车去送他学校。
学校外面,父亲愧疚地对他说,自己对不起他,三轮车和教授的身份着实不搭。
这首诗里的郑板桥也是如此。
他一生清廉,没有攒下什么积蓄,对于没钱置办女儿嫁妆这件事,他也很愧疚。
只能以一幅兰竹图代替。
父亲总是希望可以把最好的给孩子,他们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尚且觉得还不够。
《诫子诗》
汉·东方朔
明者处事,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
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
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东方朔本人洒脱不羁,但是在这首诗里却不厌其烦,对儿子絮絮叨叨。
他希望孩子将来可以隐在朝廷,生活无忧,悠哉世间。
和天下无数的父亲一样,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溢于言表。
《责子》
东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父爱如山,它不如母爱温暖感人,他总是不言苟笑上海长风景畔,严肃批评。
陶渊明对儿子期待甚高,但是孩子却一点也不努力。
诗人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
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又示宗武》
唐·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
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
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上海长风景畔,因之汶阳川。
诗人离家已经三年,家里的一切都没有人打理,自己的孩子更是许久没见。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
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
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裳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