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答案: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一一首章“苍、霜、方、长、央”属旧部韵,次章“萋、晞、湄、跻、坻”属脂微合韵,第三章“采、已、涘、右、沚”属之部韵一一如此而有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含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通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关雎》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比”的表现手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相依相恋作比,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再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以采荇莱这一行为作比,兴起主人公对女子深切的思念与倾慕之情。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蒹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蒹葭原文及翻译朗诵,让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这首诗最有价值和意义、引起人共鸣的东西蒹葭原文及翻译朗诵,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它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一河水一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实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产生共鸣。
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答案:《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个字一个音节,这就是有节奏的最短的向子。这种句式是自然形成的,节奏以二二顿挫为主。全诗朗朗上口,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