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读过三毛的作品,但是对三毛的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朦胧的。成年时,再读三毛的作品,对三毛和其作品就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现在,再读三毛作品,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会。为此,我把对三毛和三毛作品的认识做一梳理,并推荐介绍给朋友。
01) 三毛是何许人也:她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作家
三毛,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为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三毛于1981年回到台湾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职业。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部。
三毛作品取材广泛,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她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02) 三毛的个性特点:她是浪迹天涯的游历者
三毛生性浪漫,曾读过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依然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就是她的技巧和风格。
三毛作品充满了浪迹天涯情怀,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味道。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写到,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边看守着每一脚步是否踏实与稳妥。
事实上,从三毛的作品,可以看出她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彷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然而,自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似乎“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无尽的悲伤,这时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个哀伤过客的形象。
在感情方面,三毛富于传奇性。1990年,亦是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取得八项金马大奖的时候,她与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一段真挚的忘年情。当时,她甚至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一同生活。最后虽然三毛和王洛宾因各自背景悬殊的关系分开。然而,三毛那种敢爱敢为的性格,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她作品中充满炽热的感情是相互交融和一致的,也是两岸三地无数读者喜爱她作品的原因。
03)三毛的作品特质:富有爱国人文主义情怀
三毛是作家中最神奇的存在,她的奇才与情感交合展现出罕见的旺盛生命力,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吸引了全球众多作家与读者的眼球。三毛的世界是传奇的,这一段传奇与她自身传奇的生活又息息相关。三毛的文字从宝岛台湾漂移至阿非利加洲北部的沙漠绿洲,跨域千山万水、扫过滚滚红尘,这一段艰辛的文学过程造就了她不平凡的文学品位,也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传世佳作。
三毛作品以散文为主,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正好符合三毛对于异域风情的认知,流浪生活的描写是那个时代文学青年记忆里的瑰梦。与我们有着相同的皮肤与眼珠,但是有着不同的对于异域风情的执著追求,这样的差异是其作品魅力的源头之一。在《沙漠观浴记》中,三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场景独特的沙漠洗浴。尽管对于绝大多数的沙哈拉威人而言,洗澡是一件奢侈而且神圣的事情。但是,三毛发现在沙漠洗浴之时,女人的胴体全然裸露在众人面前,丰腴肥硕的黑色身体勾起人们原始的欲望。骨瘦如柴的三毛本人则在黑色胴体面前宛如乳牛身旁一株白色小木,黯淡无光。
三毛还写下了沙漠里的早婚现状与奇异婚俗。在那里,一个八岁、十岁的孩子就要承担起母亲的职责,女婿需要倒插门六年才有自由身。新婚之夜的前一晚是新娘离家出走被寻找的过程,而迎娶新娘则是一件大事。婚前的挣扎要以撕破男方的皮肤为表征,结婚不努力挣扎是让人无法接受和被集体耻笑的。对于贞洁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红色印记的白布是一个女子一生的清白所在。
三毛的爱国情怀和对于人文主义的体现集中于国人的强烈归属感。在《亲不亲,故乡人》中,三毛用大段文字描写了众多令人发指的国人行径。比如在国外,一些国人在西餐厅酗酒闹事,对服务生或者门卫大打出手,在公共场合随意大小便,问候打招呼缺乏基本的礼貌,人前人后表露出难以抗拒的不通情达理与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特征。三毛对这些恶性的控诉透露出的不仅是对于少数人的痛心,更表露出的是浓浓的爱国之心与强烈的赤子情怀,让读者也激起胸中的波澜。正如三毛所讲,当我们迈出国门,炎黄子孙的热度会燃烧,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不再是个人,而是代表着中国。
04) 三毛作品的语言风格:笔触风趣诙谐又不失幽默
三毛作品景语皆情语,笔触风趣诙谐与幽默。在三毛眼里,沙漠太阳的热烈可以似岩浆一样流淌,瓢泼大雨可以是万千颗豆子打在身上,我们很难接受雄奇瑰丽的想象存在于这样一个美丽的面容下。在《芳邻》中关于夫妻生活的小说,三毛拒绝拉布的母亲将骆驼遗骸放进冰箱,母亲用“拒绝我的骄傲”回答三毛;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对丈夫荷西吹牛说粉是春天里的第一场雨,荷西则呆呆地难以理解这一段东方式的幽默,以一句“你当我傻啊”回应,忍俊不禁是读者的共同反应。三毛与冰岛女人的谈话尽显睿智与幽默,而与丈夫荷西相遇之前的谈话更是让我们在捧腹之余亦感觉到欣慰。比如原文中写道:“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随后的荷西的反应是正常而自然的,那就是“这是一个要嫁给有钱人的女人”。但是荷西爱着三毛,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如果你要嫁给的人是我会怎么办?”三毛慢悠悠地说道:“只要吃饱就行。”神来之笔是荷西立即追问道:“你吃得多吗?”“不多不多,而且为了我们我可以少吃一点儿。”这一来二去的情话交代了三毛的爱情源头,也让读者透过这轻松诙谐的语调感受到了一对新婚燕尔爽朗的性格特征与俏皮的青春神态关于夫妻生活的小说,他们的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