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内篇·逍遥游)
“大鹏”的意象最早便是出自先秦时期的庄子著作《逍遥游》。文中大鹏是一种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辛弃疾诗词 北固山,“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理想的图腾。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三次运用“大鹏”的意象抒发情怀。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李白《大鹏赋》节选)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太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此赋把大鹏置于浩渺的天宇背景中,写其巨大威猛,无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并以黄鹄等俗鸟形象与之作对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充分体现了其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上李邕》
此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当时李邕任渝州刺史,性格非常自负,看不起年轻人。而年轻的李白谒见李邕,不拘俗礼,高谈阔论,纵谈王霸。李白的行为让李邕很不高兴,而李邕的态度也让李白颇为不满,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李白以大鹏自比,他说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足以见他胸怀大志,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傲慢态度的回敬。世人见我与众不同,都以为我只会说空话,于是就嘲笑我,没想到你这样的名人竟然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孔子曾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可千万别轻视年轻人呀!态度相当桀骜,足以见他勇于追求、不畏流俗、初出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锐气。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临路歌》
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诗的前两句似乎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展翅远举,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中却翅膀摧折,无力翱翔。隐含着他受诏入京,却在长安遭受了挫折。与项羽在《垓下歌》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那种无限苍凉又感慨激昂的感情十分相似。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喜欢将太阳象征君主,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这两句意思是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它的品格和精神,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最后一句诗则是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辛弃疾诗词 北固山,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也是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空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却无处实现。
自从大鹏鸟的伟岸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