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

Hi, 请登录

形容水的句子唯美(关于水的句子优美人生感悟)

自然界的水,无色无形,至柔至坚。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你看,世间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最坚强的也是水。水滴石穿的道理天下皆知,水被人们赋予生命力,它不畏艰险的品格,常用来形容君子的作为,被历代诗人写入诗词中,以此激励身处困境的人们。

葛洪曾说,金以刚折,水以柔成。千万年来,诗人们从水的特性,领悟做人的道理。不屈不挠的水,也是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在老子看来,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坚不摧、催人奋进。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奔流不息,永远向前,从不停息,从不退缩。而智者思维活跃,喜欢思考,像水一样充满活力、富有生机。

庄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大的善良,莫过于像水一样,无私奉献,无声无息地滋润世间的万物,不争不抢,从不做与人不利之事。水一路奔流,沿途经过荒无人烟的高山、峡谷,却始终保持本性,初心不改。

孔子曾对子贡说,君子见大水必观。在孔子看来,君子应具有的品德,水都具备。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似志。这是水的特性,也是君子的毕生追求。水浩浩荡荡,施恩于万物,却无欲无求。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为水写过一首词,用得一七令的词牌,耐人寻味,我们来看一下。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在这首词里,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拟人的手法,把水写得惟妙惟肖、活泼灵动。水,最清澈,最秀美。从一勺之水的渺小,到汇聚成江河、奔腾千里的气势磅礴,都有着无穷的魅力。

天下水本是同源,所以林妹妹才会对宝玉说,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瓢看着哭去吧。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凤姐过生日那天,宝玉出门祭奠金钏,贾母王夫人着急,林妹妹也深为他担心。所以才有了前面的话。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里的水,是取舍后的珍惜,对真爱的执着。温柔的水,成为真情的化身。水最纯洁,对人和万物都有好处,在崇山峻岭间水流湍急,在宽阔的平原,缓缓流淌、灌溉农田。

水乡的居民,千百年来用河水洗菜、洗衣服,在小河里泛舟而行,日常生活与水息息相关。君子之间淡如水,君子的品行如水一般纯净、淡然,令人向往。

行人在岸边欣赏流水的壮观、美丽,河流在沟渠里里悄无声息地奔流。向来低调也是水最大的特点。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心心相映,彼此之间的真情,如流水一般,日夜流淌,生生不息、无穷无尽。

纯粹如水,不掺一丝杂质。平静如水,引人沉思,淡而无为,动而天行。古代的文人寄情山水,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内心的安慰,保持纯真的本性。刘禹锡在《陋室铭》里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人在山水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无旁骛的时候,活得最为洒脱随意。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在《赤壁赋》里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古往今来,诗人们喜欢把愁思苦闷的心情,融入涛涛流水,东坡也不例外。他说,只有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成为永恒的风景,没有穷尽的时候,在烦闷的时候欣赏,让人心旷神怡。

大自然之美,美不胜收。山水之美旅途风景感悟,无法用语言形容。心灵的自由,在于摆脱现实的各种束缚,在山水间达到精神的升华,物我两忘,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这是庄子笔下的理想境界,也是君子追求的人生。

古代舟车代行,水承载着无限离情。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在《琵琶行》里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深秋的江边,金黄的芦苇、火红的枫叶,在萧瑟的秋风中楚楚动人,浔阳江边,诗人送别好友,依依不舍。

茫茫江水把离愁别绪渲染得更加深刻,好友登船即将远去,诗人从马上下来,与好友一起举杯,喝下送别酒,心思沉重,美酒也不能让人开心。离别依依,无言以对,只有望不到边际的江水,依然流淌,还有倒映在水中的月影,诉说着离愁。

唐代诗人王勃在送别诗中,将秋江与离情完美结合,诗词写得美轮美奂、触动人心。

秋江送别二首

王勃 〔唐代〕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然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诗的开头,诗人点出了时间背景,异乡的早秋时节,诗人来到江边。江边的小亭孤独地立在那儿,天上的明月温柔地照耀着人间的一切,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诗人面对流逝的江水,更添一层伤感。诗人委婉地用津树隐离舟,渲染离愁,别出心裁。岸边的树木和远去的小船,一静一动,空间的转换,将分别的不舍写得惟妙惟肖。

第二首送别诗更为奇妙,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写出分别后的两个人的情景,俨然处于不同的世界,而江水,便是诗人和朋友之间的界线。诗人骑马策行,朋友乘舟远去,隔着江水南北遥望。谁说中间只隔着一条江?从今往后,分别在两地居住,归期漫漫。

诗词中关于水的描写,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读来让人身临其境。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诗中的泉水,以及从泉水中引流而出的水,在诗人笔下变得生动有趣。诗人非常形象地将引流泉水的竹筒比喻成一条寒玉,泉眼的四周,被翠绿的藤萝掩映,泉水汩汩而出旅途风景感悟,升起的水雾,宛如一道轻烟。竹筒里流动的水,仿佛美妙的音乐。行人走在泉水的下面,只听到头顶潺潺流水声,却看不到流水的痕迹。

清代诗人袁枚笔下的山与水,互相辉映。他在诗中说,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你看,诗人没有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