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
【作品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重生神犬 小说,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和复寻桃花源的过程。
【重点字词】
1.缘溪行 缘:沿着
2.夹岸数百步 夹:在两旁 夹岸:夹于河的两岸
3.芳草鲜美 芳:花 鲜美:鲜艳美丽
4.落英缤纷 英:花瓣
5.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奇怪
6.欲穷其林 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7.便舍船 舍:离开
8.才通人 才:仅
9.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10.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12.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贯通
13.其中往来种作 种:栽种 作:工作,做工
14.悉如外人 悉:都
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老人 垂髫:小孩儿 并:都
16.具答之 具:详细,详尽
17.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18.咸来问讯 咸:全,都 问讯:询问消息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同乡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0.遂与外人隔绝 隔绝:隔开,断绝
2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2.皆叹惋 叹惋:叹息感慨 惋:叹息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24.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2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不必 为:向,对
26.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7.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28.诣太守 诣:往,到,这里指拜见
29.寻向所志 志:标记
30.欣然规往 规:计划
31.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32.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探求途径的意思 津:渡口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1.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 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5. 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6. 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7.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一词多义】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寻: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随即,不久)
舍:便舍船 (舍弃) 屋舍俨然 (房屋)
得:便得一山 (出现) 既出,得其船 (找到)
志:处处志之 (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记)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 (再)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又)
遂: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遂迷 (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 (就)
【重点句子】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重生神犬 小说,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于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隐约有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贯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种地,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了隔开断绝了。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叹息感慨。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16.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1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里,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于是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2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求去桃花源途径的人。
【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的样子。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而错杂得样子。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自得其乐。
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7.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形容一派祥和的景象。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表现的思想相同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内容理解】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渲染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从活动、穿戴、心情等方面进行描写。
3.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桃源人为时代变迁,为桃源外的社会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5.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桃花源中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事纷争带进桃花源。
6.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7.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什么?
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两件事是:(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8.在现代生活中,友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9.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0.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1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通过此文寄托了怎样的政治理想?作者通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对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12.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
作者所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所处时代相对立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