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埋头苦干”如伟大数学家陈景润、两弹元勋邓稼先,将一生奉献给科学事业,勤奋钻研,数十年如一日;“拼命硬干”如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如近现代史中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民请命”的人如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以变革国家为己任;“舍身求法”的人如谭嗣同因“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信念而慷慨就义,如闻一多为捍卫民主自由之权利而被杀害。他们可能是学者、工人、革命者、军人……身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相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将满腔报国热情化为在不同的岗位中拼搏进取、坚守使命的行动,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陆游在诗歌《病起抒怀》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前一句是说,无论身份高低,都要心怀国家,后一句是说,人生只有到死才能盖棺定论,在此之前都不能够懈怠,要始终保持忧国忧民之心,敬业勤奋,有一分力便做一分事,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唐安史之乱中北京往事微博,张巡与许远同守睢阳,被围经年,坚守不降,最后睢阳城粮尽无援而陷落,张巡与部将36人从容就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在坚守着身为一方父母官、身为将军的职责,坚守城池没有片刻动摇,他们的忠勇坚毅北京往事微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肃宗至德二年,安庆绪部将尹子奇率兵十三万攻打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带兵进入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而士气不衰。许远对张巡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于是许远负责军备粮草、后勤接应,而战斗指挥谋划,都由张巡定夺。张巡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叛军大败而逃,张巡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
到了五月,麦子成熟,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假装出擂鼓作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整装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奇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敌,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还有一次,张巡手下大将雷万春在城头巡视,叛军看到雷万春,向他放箭,雷万春脸中了六箭。但为安定军心,仍旧岿然不动。令狐潮以为城头的是假人,叫来探子一打听,非常吃惊,在城下对张巡说道:“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回答:“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命令将士出城猛冲,令狐潮溃逃,张巡俘获叛将十四名,杀死一百多人,获得了胜利。
一天晚上,张巡叫士兵擂鼓。叛军听到鼓声,连忙准备迎战。但叛军等到天亮,仍没见守军出战。尹子奇派人登上土山向城内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的,没有动静,就命令士兵卸下盔甲休息。叛军紧张了一宿,倒头就睡。就在这时,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将领,各带领五十名骑兵,同时从各个城门杀出,冲进敌营之中。叛军没有防备,顿时大乱,这一战中守城军杀叛军五千余人。
张巡想在尹子奇指挥作战时射杀他,但尹子奇平时上阵,总让几个人和他一样的打扮,无法分辨。有一次,两军对阵,张巡命士兵把一只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敌阵之中。叛军士兵捡到蒿箭,以为城中箭矢紧缺,连忙报告尹子奇。待尹子奇把蒿箭刚拿到手,城头上的张巡便吩咐身边的南霁云箭射尹子奇。南霁云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跌落马下。张巡下令出城冲杀,又打了个大胜仗。
尹子奇攻城未果,反失一目,哪肯罢休,增兵将睢阳团团围住。城外的叛军越聚越多,城里的守军越打越少,到后来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无奈之下,张巡只好派南霁云带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围,向临淮守将贺兰进借兵。但贺兰进嫉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功绩在自己之上,不肯出兵救援。
睢阳久困,粮草已绝,士兵百姓就吃树皮,吃战马,连麻雀老鼠也吃完了。
至德二年十月,睢阳城陷落。叛军用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肯屈服,又去逼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说:“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着说:“我本想找个机会再有所作为,既然您这样说了,我怎敢不赴死?”张巡、许远被俘后,尹子奇斩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将许远绑缚洛阳清宫,安庆绪兵败后,许远在偃师被杀害。张巡死前面色如常,对城中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生死,不过是命罢了。”
韩愈评价张巡、许远说:“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张巡、许远以数千筋疲力尽的士兵,对抗敌人百万之师,守住江淮门户,阻止了叛军南下的势头,可以说唐朝可以保全天下,全仗张巡、许远守住睢阳。在那时,弃城而逃,苟且偷生的人很多,按兵不动、作壁上观的人也很多,而张巡、许远二人却死守睢阳,以死尽忠,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脊梁。
在动荡年代中,敬业精神尤为突出地与家国情怀紧密连接,翻阅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这种尽忠敬业的精神常常在家族之中代代传承,古代有杨家将世代忠良,
来源【美文集】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整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khui22@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